汽车设计争霸“车非车”时代,高合VS理想、华为

汽车联盟 汽车陪练 2023-11-23 20701

“理想MEGA是公路高铁”,这不是形容,而是描述......

以风格论设计的时代结束,未来将以物种论设计。

这事有多可怕?

风格之间不存在领先,大家各美其美。物种之间却讲先进性,否则也不会产生食物链,在汽车领域新物种设计会让老物种看起来迅速过时。

这将把车企淘汰赛推至顶峰。

产品同质化严重的当下,搞新物种是车企快速突围的方法,让对手看起来过时相当于一招制敌。否则你会陷入无尽的价格血战,每天绞尽脑汁思考怎样搞大空间;怎样搞多配置;怎样把价格打下来。

汽车新物种大致分两个流派。

一方是情感派。以高合为代表的中国车企开启Mecha design(机甲设计)时代,他们的产品提供情绪价值,以足够酷的造型作为用户情感的外显。

另一方是理性派。以理想、华为为代表的车企靠迪特·拉姆斯的设计十诫造车,他们打造产品力怪兽,设计必须服务功能,甚至为功能改造结构。

什么是Mecha design(机甲设计)?

这不是一种汽车风格,而是一种只发生在技术大国的科技风格。

它的原点是对终极技术的追求,一种浪漫主义。

这是 1948年凯迪拉克Eldorado是首个采用“Fintail”车尾设计的产品,后来人更习惯叫它火箭尾。

之所以有这样的设计,因为1947年美苏冷战打响,双方从军备竞赛发展至太空争霸,航天技术迅猛发展。

美国人将太空梦映射在汽车工业上,彼时美国头部车企凯迪拉克开启汽车设计“Jet Age”(喷气时代)。

在民众被航天——人类终极梦想刺激的年代,没有火箭尾绝不敢说自己是豪华车。

这股风潮甚至席卷全球,大洋彼岸的沃尔沃在1952年设计了一台火箭尾造型的Volvo Philip,奔驰也搞过火箭尾翼。

汽车设计争霸“车非车”时代,高合VS理想、华为

苏联人则将对太空的幻想赋予建筑设计,开创了建筑设计的“暴力美学”时代。

这是1981年落成于保加利亚(冷战时期的亲苏国家)的冰封纪念碑The Buzludzha Monument

汽车设计领域在美国之后再次将Mecha design推向顶峰的是日本人。

这是丰田在1991年搞出来的Avalon概念车。可电动折叠的车顶棚,还有全尺寸车机大屏概念。

对了,Avalon就是丰田亚洲龙的祖宗,你是不是也好奇为啥越发展越落后了?

美国人定义的Mecha design是科幻造型,而日本人搞的则是电子科技。

这一切发生的背景是1970s日本发动半导体革命,消费电子设备席卷全球。

1980s,日本一度占据全球80%半导体市场份额,白色家电产品更是倾销美国。最终美国迫使日本签订具有制裁效果的《半导体协定》。

一伙人在白宫门口对日本收音机大打出手以作庆祝......

日本电子工业设计领先全球,日本人搞出了终极科技机器《高达》、《铁臂阿童木》,他们认为未来汽车也是可变形的。《高智能方程式》里有人工智能阿特拉斯,实际量产车上也有大屏车机+语音控制。

这是1989年丰田皇冠的内饰,数字显示仪表+可触控的电阻屏。

1990s,丰田和爱信精机合作开发了第一代语音控制系统,搭载在丰田Celsior(日本本土版雷克萨斯LS)。

定义Mecha design 3.0时代的是中国。

今天我们有世界最好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,而美国引以为傲的阿雷西博望远镜却天塌了。

刘慈欣的科幻小说《三体》、科幻电影《流浪地球》在世界科幻史上打下中国烙印。

全球前十的互联网科技企业,中国、美国各占一半。

高合HiPhi A就是中国式科幻+声光电交互映射在汽车上的代表。

你在大街上不是看到每一台车都能读出它的主题,但看到高合Hiphi A,你是否能理解它科幻造型是为了透传性能?

它由高合汽车与合作伙伴联和力世纪共同打造,融入Apollo超跑元素,A既代表Apollo,也是Accelerator的首个字母。

高合自研电驱动总成基于800V平台打造,单个电机峰值功率达到320kw,采用前单电机驱动+后双电机驱动布局,总峰值功率960kW,1305匹马力。

除此之外还有这些性能配置:

后轮主动转向、CDC连续可变阻尼减振器、空气弹簧、赛道级碳陶刹车盘,以及接近50:50的前后轴配重比。

搭载扭矩矢量控制技术HVC(HiPhi Vectoring Control),通过精准的电子参数控制,全方位提升车辆操控性能,弯道性能提高15%,制动性能提升10%,百公里制动距离33m级。

让旧时代产品汗颜的不只是性能,还有声光电交互。其他车需要跑起来听到引擎轰鸣声才能感到情绪,而新时代的车仅停在那里就能用灯光、对外交互屏向外传递信息和情绪。

高合HiPhi A的历史地位如同克里斯·班戈时代的宝马Z4。宝马的主张是悦己,用户不止在乎车的操控,还需要火焰曲面造型向外透传自己的性格。

事实上高合HiPhi A的设计也有如此功能。

迪特·拉姆斯的设计十诫,中国设计师学得比西方设计师还极致?

迪特·拉姆斯是世界上最出色的产品设计师,他设计的产品被苹果等公司致敬。

左边是迪特·拉姆斯在博朗时期设计的计算器,右边是苹果手机计算器的设计。

拉姆斯用一生总结了十条设计准则,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就是Less,but better,设计不要花哨而是完全服务功能。

广州车展上亮相的问界M9是这样的产品,它外观设计完全为低风阻服务。

低风阻能带来更好的续航表示,而续航是新能源时代用户最在意的产品力。

问界M9是一台增程式电动车,有发动机且需要散热,但它的前脸看起来很“电动”。尽可能封闭的造型有助降低风阻。

很少有人注意到的是它侧窗非常水平,想做到这点需要成本,起码BBA同级别的车不行。一体式截面也有助降阻。

还有锋利的尾部底边,它能让穿过底盘的风完整通过而不在尾部再次产生乱流。事实上更多设计师愿意在这里做一些类似扩散器的造型彰显性能,二者的差异是设计原点不同导致的。

比问界M9搞得更夸张的是理想MEGA,一个MPV的风阻搞到史无前例的0.215,甚至比轿车都低。

不过它并不是为了低风阻而低风阻,真正的产品企划原点是空间最大化。

想要极致的空间表现就必须用纯电架构,机械结构体积天生比燃油架构小。

纯电+MPV的车重必然会面临补能效率和能耗双重考验。

提升补能效率的解决方案是搭载和宁德时代合作的5C(五分之一充电倍率)超快充电芯,12分钟补能500公里。降低能耗则要靠低风阻。

为什么MEGA能做极致的风阻?

因为设计团队足够狠,他们能说服老板甚至为了目标而改结构。

欧洲设计师做不到,因为庞大的汽车集团以标准化和效率优先,不给你做定制的空间。

但不定制就很难极致,举两个例子。

水滴样式的造型是降风阻的杀手锏,因此MEGA的前风挡连接梁(俗称假A柱)直接连接车头,而其他纯电MPV并不这样设计。

这不只是车身框架问题,还需要车头足够短,否则视野会大幅受限。风挡连接梁越长、越倾斜,就会遮挡越多路面信息。

MEGA压缩车头办法是压缩L113(前轴到油门踏板距离)长度,让前电机尽可能位于前轴正上方,重叠悬挂结构和电机节省空间。传统电动车电机通常位于前轴后方。

另一个例子是鸥翼尾门,世界上两种鸥翼门的诞生原点都是为功能设计。

奔驰300SL的鸥翼门,是因为用了轻量化的管式车架而不得不那样设计。

理想MEGA的鸥翼尾门因为水滴式车身造型,车尾处向下溜得太狠。传统设计尾门会磕用户的头,鸥翼门设计能纵向提升打开后的高度。

最后

搜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