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乘联会最新数据显示,2023年1月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为129.3万辆,同比下滑43.8%,环比下滑49.7%。值得一提的是,本月乘联会并没有公布具体厂商销量。从乘联会公布的厂商排名来看,由于春节假期的影响,1月各大车企销量基本呈现下滑状态,前十车企中仅比亚迪实现同比增长,上汽通用、东风日产均腰斩。
毫无意外,比亚迪再次领先一汽-大众、上汽大众等合资厂商,也是唯一实现增长的车企。数据显示,1月比亚迪零售14.0万辆,同比增长47.1%,环比下滑37.2%。从环比来看,比亚迪没能延续去年屡创新高的增长态势,这一方面与比亚迪提前公布涨价信息有关,使得部分消费者赶在涨价前下单,刺激2022年12月销量创历史新高,同时也与春节假期有关,部分经销商门店可能提前放假,长达半月的低消也直接影响比亚迪的市场表现。至于同比增长,主要还是与新能源汽车产品布局相关,2022年陆续推出海豹、驱逐舰05、护卫舰07等车型,这些车型也带动了比亚迪的销量增长。
长安汽车仅次于比亚迪,1月销量同比下滑18.5%至11.7万辆,销量领先一众合资厂商,跌幅也是所有车企中最低。据乘联会数据显示,CS75、CS55、CS35以及逸动销量均达到万辆以上,分别为21620辆、13020辆、10519辆、10516辆,另外UNI-V在1月共售出9757辆新车。至于长安欧尚,主要还是集中在X5、Z6两款车型上,其中欧尚X5销量为7863辆。
吉利汽车排名第四,同比下滑33.3%至8.8万辆。据了解,吉利汽车销量主要包含吉利品牌、几何品牌。以1月销量为例,吉利品牌共有四款车型销量破万,分别为博越L(13635辆)、缤越(10470辆)、星越L(10177辆)、帝豪(10100辆),至于主打纯电的几何品牌,销量相对一般。2月23日,吉利汽车将发布全新新能源系列,该系列由多款全新产品构成,未来会包含纯电、长续航插电式混动等动力形式。
一汽-大众排名第三,1月共售出11.1万辆新车,同比下滑41.6%,而上汽大众排名第五,同比下滑41.1%至8.1万辆。众所周知,一汽大众旗下拥有捷达、大众、奥迪品牌,而上汽大众旗下拥有斯柯达、大众、奥迪品牌,虽然“南”大众品牌的表现优于“北”大众品牌,但斯柯达不及捷达,“南”奥迪更是不如“北”奥迪,这是一汽大众持续跑赢上汽大众的主要原因。此外,在新能源汽车市场,一汽大众ID.系列产品的销量也明显优于上汽大众。
日系车企中,仅广汽丰田和东风日产进入前十,前者同比下滑30.3%至6.1万辆,后者同比下滑59.3%至4.5万辆。据了解,目前东风日产主要经营日产、英菲尼迪、启辰三大品牌,其中日产品牌承担着日产中国的销量大头,主销车型仅有轩逸、天籁、逍客三款,其中轩逸销量23507辆,不及朗逸,而天籁为4051辆,逍客为7306辆。
日产汽车在中国市场的处境十分堪忧,旗下仅剩下轩逸、逍客、天籁三款车型,只要其中一款车型出现问题,对于日产汽车而言都将是重大影响,而昨日比亚迪刚刚上市新款秦PLUSDM-i,售价9.98万元起,这将对轩逸的市场表现产生直接影响。
本田合资公司均未能进入前十,其中广汽本田同比下滑49.6%至4.0万辆,东风本田同比下滑64.1%至2.4万辆。
作为榜单中唯一的中美合资厂商,上汽通用同样腰斩,同比下滑54.2%。作为一家一度与南北大众扳手腕的合资品牌,上汽通用坐拥凯迪拉克、别克、雪佛兰三大品牌,同样涵盖高端、主流、中低端市场,在销量上长期位居国内乘用车销量排行榜前列,但近些年上汽通用影响力却大不如前。1月,上汽通用旗下无一款车型破万,销量最高的是威朗,为9846辆。
如今,随着自主品牌快速崛起,以及在新能源汽车风口下,合资品牌的优势越来越不明显。业内人士表示,明年新能源汽车对燃油车的替代将会加速。对于以燃油车作为销量主力的合资品牌而言,今年购置税减半等刺激性政策已经透支了一部分需求,另外明年新能源汽车一旦发生价格战将会外溢到燃油车市场,进一步压低市场主力合资品牌的盈利能力。
对于日产等日系品牌而言,稳住原有燃油车基本盘的同时,尽快推出能够支撑销量增长的新能源产品变得至关重要,但日系品牌长期押注油电混动和氢燃料技术,在纯电动方向上技术储备不足,难以在短期内缩小差距。